English
Copyright © 西街民俗文化景区 All Rights Reserved.

从大轰炸中保存下来的古城老街

有朋友问:西街究竟有多大?百年前的西街就是毗邻梅江河回龙寺西门码头的五百户街区;现在的西街占地4.32公顷,建筑面积约4.46万方,那可是今非昔比。

在现在寸土寸进的时代,西街却为何变得如此之大?说到原因,涉及西街的前世今生,那得从秀山建县说起。


1烟麻坪上建县城

秀山建县于清朝乾隆元年(1736年),第一任知县叫夏景馥,他上任以后,便巡视秀山全境,发现乌杨场码头上,樯桅林立,百舸争流,登岸一看,街上商铺鳞次栉比,人声喧哗,百业兴旺,于是决定在在梅江河对岸的烟麻坪(一片席棚,是烟草和原麻及麻制品的交易场所),也就是现在的老城区建新县衙。








烟麻坪的新县城开设了四道门:东门叫“森秀门”——有木;南门叫“炳秀门”——带火;西门叫“钟秀门”——含金;北为“涵秀门”——沾水。金木水火都有了,五行还缺土呢?不缺,城就是土城呀,所以,四门与城墙一起,构成了五行平衡,大吉大利的风水格局。




到了清嘉庆二年(1797),为巩固地方政权,加强城防,当时的知县陈仁骥将城墙改建为石头城。咸丰年间,又加修1丈多深城壕,并将四门更名,喻秀山四景:东为延曦门,喻“七星点斗”;南为凤翔门,喻“凤凰展翅”;西为涵秀门,喻“乌杨过江”(秀,草木茂盛之意,涵秀的意思是,于西门处可见乌杨秀色);北为拱宸门,喻“自生天桥”(桥呈拱形,上承天宇)。




2遭遇轰炸步灾厄

遥想当年的秀山城,城内,街巷纵横、商铺鳞次栉比,人声喧哗,百业兴旺;城外,三面环水、良田万亩,远山如黛,美不胜收。可惜的是,1939年日本战机轰炸秀山,全城五分之三的建筑被毁,一片瓦砾废墟,断壁残垣。




更令人痛心的是,轰炸后,国民政府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,拆除城墙,填平城壕,理由是:方便城居民疏散。秀山古城曾经的繁华,就这样被战火伤了筋骨,而西街是古城保留得比较完好的一部分。



3历尽劫波遇新生

近年来,秀山县委、县政府为加强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,发展城市旅游,斥资重修西街,再现古城风貌。县城乡建委将对西街片区东至建设路,西至环城南路,南至红光街,北至胜利路,分阶段实施管线下地、雨污分流、街面铺装、房屋立面改造。




据了解,重修西街,将恢复天后宫、八卦井、西街长廊、含秀廊桥、渝秀雅舍、乌杨过江等十二处重要景点;对梅江河沿河两岸风貌改造,修建沿河栈道、商业配套建筑、广场、湿地公园等。


返 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