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时,随着改土归流,陕西、湖南、江西等外地商人相继进入秀山,形成“三大帮”,“十大号”,并带动西街本地商业兴起,促进水运发展,徽清代建筑式建筑等商业店铺和民居交映生辉,把县城的街市装扮得非常漂亮。西街的宫庙也应运而生:其中,最大的就是天后宫!
西街为啥会有天后宫?
众所周知,天后宫又叫妈祖庙,又称天妃、天后、天后圣母、娘妈,是东南沿海一带航海船工、海员、旅客、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,管得是水上的事。古代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,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,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。
这一切本来和秀山没什么关系,但西街恰巧就挨着一条梅江河,河边有个水码头,靠着这条河流讨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数。据考证,18世纪中叶,福建水运十分兴盛,部分福建客家人溯江而上,发展贸易。一来二去,有些人就在秀山定居下来,生儿育女,代代繁衍,在秀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居区。
定居秀山的福建人,集资修建了妈祖庙,并作福建会馆,作为客居他乡的一种心灵依托和庇护,也是同乡聚会的场所。
昔日天后宫今何在?
西街的天后宫修起来以后,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福建会馆,后来很多在秀山水码头讨生活的人觉得妈祖既然是水上的神灵,也能保佑他们,所以也会过来祭拜,渐渐天后宫除了是同乡聚会的场所,也成了祭拜祈福的场所!
后来,天后宫又加建了舞台供祭拜使用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秀山花灯歌舞剧团组建后,将这里当做表演场所,就在舞台上定期进行花灯戏表演,很受群众的喜爱。但可惜在一次电闸事故中,天后宫起火被烧毁,这个承载了秀山文化传承的场所就此湮灭。
新建的天后宫是啥样?
西街改造工程启动后,天后宫作为西街的文化地标,其重修也提上日程!在重建计划中,将结合场地环境创造动态的视觉观赏点;充分利用规划天后宫的空间使用价值,通过地标性建筑展示秀山县的历史民族文化和城市发展风貌,并提供多彩多样的展示环节,打造集茶楼戏台、民俗文化展示、文物收藏、商务休闲、民俗文化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。